建造钢结构厂房施工安装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?
所属分类:公司新闻发表时间:2025-07-15

建造钢结构厂房施工安装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?

钢结构厂房施工安装具有高空作业多、吊装作业频繁、构件体积大、交叉作业复杂等特点,安全风险较高,需从人员防护、设备管理、施工流程、应急措施等多方面严格把控,具体安全事项如下:

一、前期准备与方案安全

施工方案合规性

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:针对钢结构吊装、高空作业、焊接作业、临时用电等关键环节,制定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,明确操作规程、风险点及管控方法,并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审批。

进行安全技术交底:施工前对所有参与人员(包括安装工、起重工、焊工、信号工等)进行分层交底,确保作业人员清楚本岗位安全职责、风险点及应急处置方式,交底需留存书面记录并签字确认。

现场勘察与环境评估

检查施工场地周边环境:避开高压线(安全距离需符合规范,如 10kV 高压线下方作业安全距离≥3 米)、地下管线(燃气、电缆等),若需在附近作业,需提前联系产权单位确认保护措施。

评估气象条件:钢结构吊装、高空作业严禁在暴雨、大风(风力≥6 级)、浓雾(能见度<10 米)等恶劣天气下进行,现场需配备气象监测设备,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并制定停工预案。

二、高空作业安全防护

作业平台与防护设施

高空作业(高度≥2 米)必须使用合格的登高设施:如脚手架(需验收合格,立杆间距≤1.5 米,横杆间距≤1.2 米,脚手板铺满并固定)、高空作业车(支腿需完全伸展并垫实,操作平台护栏高度≥1.2 米)、爬梯(需设置护圈,与构件连接牢固)。

设置临边防护:钢结构安装过程中,未安装栏杆的平台边缘、屋面檐口、柱间空隙等部位,需临时设置防护栏杆(高度≥1.2 米,加设 18cm 高挡脚板)和安全网(密目式安全网,网眼密度≥2000 目 / 100cm²),防止人员坠落。

个人防护装备(PPE)

强制佩戴安全防护用品:作业人员必须穿防滑鞋、戴安全帽(帽衬与帽壳间距 2-4cm)、系安全带(高挂低用,即安全带挂钩需挂在高于作业位置的牢固节点上,禁止低挂高用)。

特殊作业防护:高空焊接时需穿阻燃防护服、戴焊接面罩和防火手套;在狭窄空间(如构件内部)作业时,需配备便携式气体检测仪(检测氧气浓度、有害气体)和应急呼吸装置。

三、吊装作业安全管控

起重设备与吊具管理

设备选型与检查:根据构件重量(如钢柱、钢梁)选择合适的起重机(汽车吊、履带吊等),确保额定起重量≥构件重量的 1.2 倍;吊装前检查起重机钢丝绳(无断丝、磨损≤10%)、吊钩(无裂纹、防脱装置完好)、滑轮(转动灵活,无卡阻),并进行空载试运转。

吊具与构件固定:钢结构构件需使用专用吊具(如吊耳、钢丝绳卡扣),禁止用钢筋、铁丝代替;吊装大型构件(如屋架、吊车梁)时,需计算重心并设置 2 个及以上吊点,确保吊装平衡,避免构件晃动或倾覆。

吊装作业流程规范

设立吊装警戒区:吊装半径范围内(一般为起重机臂长的 1.2 倍)需用警示带隔离,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,设专人(信号工)指挥,指挥需使用标准手势或对讲机(信号清晰无干扰),禁止多人乱指挥。

构件起吊与就位:起吊前先试吊(离地 10-30cm,停留 10-15 秒),检查吊具、钢丝绳、起重机稳定性,确认无异常后再缓慢起吊;构件就位时,作业人员需站在安全区域,禁止用手直接推、拉构件,如需调整,使用撬棍等工具并系好安全绳。

四、焊接与动火作业安全

防火防爆措施

办理动火许可证:焊接、切割等动火作业前需向现场安全管理部门申请,经批准后在指定区域、时间内作业,作业时配备灭火器(如干粉灭火器,距离作业点≤5 米)、防火毯,清理周边可燃物(如油漆、保温材料、木屑等,清理范围≥10 米)。

高空动火防护:高空焊接时,下方需设置接火斗(用防火布或铁皮制作),防止焊渣掉落引燃下方材料;若下方为易燃区域(如仓库、油料区),需停止作业或采取全封闭防护措施。

焊接作业环境安全

通风与气体防护:在封闭或半封闭空间(如钢柱内部、地下室钢结构)焊接时,需开启轴流风机强制通风,避免焊接烟尘(含锰、氧化铁等有害物)积聚;使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时,气瓶需直立放置并固定,远离火源(距离≥5 米),避免暴晒或撞击。

防触电保护:焊机外壳必须接地(接地电阻≤4Ω),焊接电缆需绝缘完好,避免与钢结构构件直接接触(防止短路);潮湿环境作业时,需穿绝缘鞋、站在干燥木板上,禁止用湿手操作焊机。

五、构件安装与临时固定安全

构件就位与连接稳定性

钢结构构件(如钢柱、钢梁、檩条)就位后,必须先进行临时固定再摘钩:如钢柱采用缆风绳(至少 4 根,对称布置,与地面夹角≤60°)固定,钢梁采用临时支撑(如角钢、钢管,与已安装构件刚性连接),确保构件在未永久连接前(如未拧紧螺栓、未焊接)不发生倾倒。

高强螺栓连接安全:安装高强螺栓时,需使用扭矩扳手按规定预紧力拧紧(分初拧、终拧,终拧扭矩偏差≤±10%),禁止用普通扳手代替;螺栓孔未对齐时,需用铰刀扩孔(禁止气割扩孔),扩孔后孔径不得超过螺栓直径 1.2 倍。

防止构件失稳与碰撞

大型构件(如屋架、吊车梁)安装时,需按 “对称安装、分层固定” 原则作业,避免单侧构件过载导致整体失稳;多榀屋架安装后需及时安装水平支撑、檩条,形成稳定结构体系。

构件搬运与堆放:地面转运构件时,需用拖车或叉车,捆绑牢固(钢丝绳与构件接触处垫软木,防止磨损);堆放时需按型号分类,底部垫方木(间距≤2 米),堆放高度≤3 层(防止倾倒),禁止在堆放区上方进行高空作业。

六、临时用电与机械设备安全

临时用电规范

配电系统需符合 “三级配电、两级保护”:即总配电箱→分配电箱→开关箱,各级均安装漏电保护器(开关箱漏电动作电流≤30mA,动作时间≤0.1 秒);电缆需架空敷设(高度≥2.5 米)或穿管埋地(深度≥0.7 米),禁止拖地或被构件碾压。

用电设备管理:电焊机、切割机、磨光机等设备需有防雨、防潮措施,停用后及时切断电源;禁止私拉乱接电线,非电工不得接线或维修电器设备。

机械设备操作安全

起重机械操作:起重工、信号工必须持证上岗(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),操作前检查起重机制动、限位、变幅等系统,确认正常;吊物时禁止超载(额定起重量内作业)、斜拉歪吊(避免钢丝绳受力过大断裂)。

小型机具使用:角磨机、切割机等手持设备需安装防护罩,作业时握稳并远离身体,防止砂轮片、切割片破碎飞溅伤人;使用后及时清理粉尘、检查线路,存放于干燥处。

七、应急管理与现场监护

应急准备与演练

配备应急物资:现场设置急救箱(含止血带、绷带、消毒用品等),在高空作业区附近设置安全通道(宽度≥1.5 米,无障碍物)和应急救援梯;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(如高空坠落、物体打击、火灾)制定应急预案,定期组织演练(每月至少 1 次)。

明确应急职责:现场配备专职安全员(每 50 名作业人员至少 1 名),负责全程监护作业安全,发现违规行为立即制止;设立应急联络电话,确保与附近医院、消防队畅通(张贴联系方式在显眼位置)。

现场安全巡查与隐患整改

每日开工前进行 “班前安全检查”:重点检查登高设施、吊具、防护栏杆、用电设备等,发现问题(如安全带断裂、钢丝绳磨损超标、漏电保护器失效)必须整改合格后再作业。

定期专项检查:每周对钢结构临时固定、高空防护、动火区域进行专项排查,对查出的隐患下达整改通知书,明确责任人、整改期限,跟踪闭环管理,严禁 “带病作业”。

总结

钢结构厂房施工安装的安全核心是 **“防高空坠落、防物体打击、防吊装倾覆、防火灾触电”**,需通过严格的前期方案策划、全程的安全防护措施、规范的作业流程及有效的应急管理,将风险降至最低。同时,需强化 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” 的意识,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安全和工程质量双达标。


返回
关键词:

收缩
  • QQ咨询
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谢总
  • pictu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