钢结构工程屋顶维修施工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?
钢结构工程屋顶维修施工因作业环境特殊(高空、临边、构件易锈蚀或失稳),且涉及动火、吊装等危险作业,安全风险较高,需严格把控全流程安全事项,具体可从作业前准备、高空作业安全、动火作业管控、构件安全防护、用电安全、应急保障六大核心维度落实:
一、作业前安全准备:排查风险,明确责任
现场勘察与风险评估
提前检查屋顶钢结构构件(如檩条、支撑、屋面板)的锈蚀程度、连接螺栓紧固性、挠度变形情况,避免踩踏上翘、松动或腐蚀严重的构件(尤其是年久失修的屋顶,需用专业设备检测构件承载能力,禁止超载作业)。
确认屋顶周边环境:排查是否存在高压电线、下方是否有人员活动区域,若有需设置隔离区(半径不小于作业范围 1.5 倍)并悬挂 “高空作业,禁止通行” 警示牌。
人员资质与培训
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持高空作业证、特种作业证(如动火、起重) 上岗,且经专项安全培训(内容包括屋顶作业风险、应急逃生路线、设备使用规范),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场。
明确现场安全负责人,落实 “一人作业、一人监护” 制度(监护人员需全程在作业层下方或视线可及处,禁止离岗)。
设备与防护用品检查
高空作业设备:检查脚手架、登高梯(需有防滑垫、防坠链)、吊篮(限位装置、制动系统、钢丝绳磨损度,严禁使用超期或故障吊篮);若使用登高车,需确认地面平整度(坡度不超过 3°)、支腿稳固性。
个人防护用品(PPE):每人必须配备双钩安全带(高挂低用)、防滑安全帽、防滑劳保鞋,检查安全带是否有破损、卡扣是否牢固,禁止使用过期防护用品。
二、高空作业安全:杜绝坠落风险
临边与洞口防护
屋顶边缘、天窗洞口、检修口等临边区域,必须设置1.2m 高防护栏杆(横杆间距≤0.6m)+ 18cm 高挡脚板,或铺设防滑脚手板(固定牢固,无探头板);若需临时拆除防护,作业后必须立即恢复。
行走路线需提前规划,优先沿檩条、主龙骨等承重构件行走,禁止在屋面板(尤其是单层彩钢板)上随意踩踏,避免板体变形或断裂导致坠落。
作业平台与移动安全
使用脚手架时,脚手板需满铺、固定牢固,严禁超载(每㎡荷载不超过 2.7kN,约 270kg),禁止在脚手架上堆放过多维修材料(如卷材、涂料桶)。
移动登高梯时,必须先确认梯上无人、无杂物,由 2 人协同搬运,禁止单人扛梯登高或在梯上跳跃;登高作业高度超过 2m 时,必须系挂安全带,且安全带挂钩需连接至牢固的钢结构主构件(禁止挂在檩条、屋面板等次要构件上)。
三、动火作业管控:防范火灾与爆炸
钢结构屋顶维修常涉及焊接、切割(如补焊锈蚀构件、切除损坏屋面板),需严格执行动火作业规范:
动火审批与现场清理
作业前必须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,经项目负责人、安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作业;动火点下方及周围 5m 范围内,需清除所有易燃物(如保温棉、塑料采光板、油毡),无法清除的需用防火毯、接火斗(铺防火棉)覆盖,防止火星坠落引发火灾。
动火监护与灭火设备
动火现场必须配备 2 名监护人员(1 名专职安全员 + 1 名作业班组监护),携带ABC 干粉灭火器(≥2 具,有效期内)、消防水桶(满水) ,监护人员需熟悉灭火流程,禁止离开动火现场。
作业后检查
动火作业结束后,需继续监护 30 分钟,确认无余火、火星后,方可撤离现场;若作业涉及保温层内部,需撬开保温层检查,防止内部阴燃。
四、构件安全防护:避免结构失稳与坠落
构件加固与临时支撑
维修前若发现钢结构构件(如檩条、支撑)锈蚀严重、螺栓松动,需先进行临时加固(如焊接临时支撑、更换螺栓),再开展维修作业;禁止在未加固的失稳构件上作业,避免构件坍塌。
拆除损坏屋面板、构件时,需分段、对称拆除,禁止一次性大面积拆除(尤其是连续檩条,需保留相邻 2 根作为临时支撑,防止整体失稳),拆除的构件需及时通过吊装设备(如电动葫芦)运至地面,禁止从屋顶直接抛扔。
吊装作业安全
若需吊装维修材料(如钢结构配件、屋面板),必须使用合格的起重设备(电动葫芦、吊车),检查钢丝绳、吊钩的磨损度(钢丝绳断丝数不超过规范限值),且吊装区域需设置警戒区,禁止人员进入。
吊装时需由专职信号工指挥,信号清晰(旗语或对讲机),禁止超载吊装;材料吊装至屋顶后,需立即固定在牢固构件上,防止风吹滑落。
五、用电安全:防范触电事故
临时用电规范
屋顶作业的临时用电线路(如焊机电缆、照明线)必须使用绝缘导线(耐候型) ,架空或穿管保护(禁止直接铺在钢结构构件上,避免磨损漏电);配电箱需设置在地面干燥处,安装漏电保护器(额定漏电动作电流≤30mA,动作时间≤0.1s),且做到 “一机一闸一漏一保护”。
设备与人员防护
用电设备(如焊机、角磨机)的外壳必须接地(接地电阻≤4Ω),作业人员需佩戴绝缘手套、绝缘鞋,禁止湿手操作电器;若遇雨天、大雾天,禁止露天用电作业(尤其是焊接、切割),防止触电。
六、应急保障:预案与处置
应急预案与演练
作业前需编制专项应急预案(包括高空坠落、火灾、构件坍塌、触电),明确应急组织机构、救援流程、联系方式(如 120、119、项目应急电话),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应急演练(如安全带自救、灭火器使用、伤员搬运)。
应急物资配备
现场需配备急救箱(含止血带、绷带、消毒用品)、担架、应急照明(手电筒或应急灯) ,若屋顶高度超过 10m,需设置临时逃生通道(如爬梯 + 安全绳),确保突发情况时人员可快速撤离。
总结
钢结构屋顶维修安全的核心是 “提前排查风险、严控关键环节、落实个人防护”,需将安全要求贯穿作业前、作业中、作业后全流程,同时加强人员安全意识培训,杜绝违章操作(如不系安全带、无证动火、随意抛扔构件),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高空坠落、火灾、结构坍塌等安全事故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