钢结构厂房结构施工焊接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?
钢结构厂房结构施工焊接的核心安全原则是 “防火灾、防触电、防坠落、防有害气体”,需从环境、设备、操作、防护四大维度落实管控,避免安全事故。
一、作业环境安全管控
清理易燃物:焊接区域 10 米范围内清除油漆、木材、纸箱等可燃物,必要时铺设防火毯或接火斗,防止火花飞溅引发火灾。
检查作业空间:密闭或半密闭空间(如钢柱内部、夹层)需保证通风良好,配备轴流风机强制通风,避免焊接烟尘积聚。
确认周边环境:避开易燃易爆品存放区、燃气管道、电缆线路,若无法避开需采取隔离防护措施,并通知相关方现场监护。
应对恶劣天气:雨天、雪天禁止露天焊接,六级以上大风需停止高空焊接作业,高温天气做好防暑降温措施。
二、设备与器具安全检查
焊接设备合规:焊机需经检验合格,接地(接零)保护可靠,电缆线无破损、老化,接头处绝缘包扎牢固,避免漏电。
气瓶安全管理:氧气瓶、乙炔瓶(或二氧化碳气瓶)需垂直放置并固定,两瓶间距不小于 5 米,与焊接点距离不小于 10 米,禁止暴晒、撞击或靠近热源。
辅助工具完好:焊钳、割炬无漏气、堵塞,压力表、减压阀工作正常,回火防止器安装到位且有效,严禁使用不合格器具。
三、高空焊接作业安全
防护设施到位:作业人员需系挂双钩安全带,挂点牢固且高挂低用,搭设稳固的操作平台或脚手架,禁止在未固定的构件上作业。
防止物体坠落:焊接工具、焊条等用工具袋存放,严禁抛掷物品,下方设置安全警示区,安排专人监护,避免火花或构件坠落伤人。
构件稳定保障:焊接前确认钢构件已临时固定牢固,避免焊接过程中构件位移、倾倒,影响作业安全。
四、操作与人员防护
规范焊接操作:焊接前检查焊件接头清理情况,避免带锈、带油焊接;焊接过程中避免长时间直视弧光,防止电光性眼炎。
个人防护装备:作业人员需佩戴焊接面罩、防护眼镜、阻燃防护服、焊接手套、绝缘鞋,必要时佩戴防尘口罩或呼吸器,防护装备需完好无损。
持证上岗要求:焊接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焊接特种作业操作证,严禁无证人员操作,作业前需进行安全技术交底。
五、应急与后续安全
配备应急器材:作业现场配备干粉灭火器、消防水桶等灭火器材,应急通道保持畅通,操作人员需熟悉灭火方法和逃生路线。
处理焊接残火:作业结束后清理现场,检查是否残留火种,确认无火灾隐患后方可离开,尤其注意隐蔽部位的残火排查。
有害气体处理:焊接烟尘、有毒气体(如一氧化碳、氮氧化物)需通过通风或净化设备排出,长期作业人员需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。